2022作品

可拆式海洋過濾器

  • 發表科系:朝陽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台灣大學生物環境系統工程所、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
  • 得獎名次:新北市永續漁業創新獎
  • 解決問題:海廢
  • 靈感生物:鬼蝠魟的鰓耙
作品簡介

產品為安裝在漁船側身的過濾裝置,目標為搜集經風化、光照或因海流破損的次級塑膠顆粒。裝置本身為可拆式,分為產品本身及產品底座,而產品本身的底部為塑膠微粒蒐集處,亦可進行拆除做傾倒回收塑膠微粒的動作。桶身內部有環狀排列的薄片構造,流入內部的塑膠粒彈離薄片後進入底部蒐集區,漁船在港口停靠即可做處理;塑膠微粒在進入蒐集區前有一個防止水回流的內部結構;而為了不讓蒐集好的塑膠在漁船停駛時流走,在產品開口處做連桿彈簧的結構(單向開闔),利用水流當作動力,在漁船行進中水流會將開口沖引進塑膠微粒,停駛時彈簧再將門片彈回原處,防止回流,不用怕塑膠再次回流擴散。底座內部第一層可將裝置橫向放入後,裝置背後的卡榫隨著裝置轉正後固定,第二層底部增加球狀下壓式結構,可增加裝置的好推動性以及固定。底座與船身則參考舭龍骨的安裝方式,舭龍骨是一種用於減緩船隻傾斜的龍骨主要作用是增加艦船橫搖時的阻尼,減輕橫搖的程度,屬于一種安裝在船側的固定式減搖裝置。而舭龍骨安裝方式則是為避免連續扁鐵的對接焊縫直接焊接在船體外板上,連續扁鐵的對接縫處與外板之間應插入一塊 1.0~1.5mm 厚的薄銅片,焊好後抽去該銅片。最後蒐集來的塑膠微粒在上岸後進行一系列的處理,後續可再製造成各種再生PET、PVC、PP及PC等物以做循環使用。

相關作品

SoilRevive

受擬南芥與菌根網絡啟發,結合 AI 與多種微生物的土壤修復系統。

隨身帶著走之避難空間 (P.A.W.S. – Protective Adaptive Wave Shell)

受羽毛結構、蛋殼、貓掌、穿山甲的鱗片啟發,更輕量、易維修與易回收的仿生防震裝置。

仿生搜救機器蛇

受蛇、蚯蚓、蠍子、蝙蝠啟發的機器蛇,用以提升災後黃金救援時間的效能。

Mealybugs Killer 介殼蟲殺手

受蜘蛛、眼鏡蛇的毒液噴射機制啟發高效且環保的機器人,用以解決極端氣候導致的蟲害問題。

火翼探險家Blaze Wing Explorer

受蜻蜓、黑火甲蟲胸部的紅外傳感器啟發的智能撲翼機,其應用包含在天災或事故發生時能進行交通的監測、救災資訊收集、應對。

網站維運單位

網站支持單位

© 2021-2025 仿生科技產業化資料庫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