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壽螺貢獻靈感,科學家開發機器人收集海洋微塑膠!

福壽螺貢獻靈感,科學家開發機器人收集海洋微塑膠!

台灣農田頭號公敵–福壽螺(Pomacea canaliculate), 因為啃食秧苗的驚人破壞力讓牠也有「夭壽螺」稱號。來自康乃爾大學的科學家們從福壽螺身上找到從海洋、大海和湖泊的表面舀起微塑膠的靈感,打造機器人原型機,希望解決海廢問題。

福壽螺是一種常見的水族蝸牛,牠利用足部的波動運動來驅動水面流動並吸入漂浮的食物顆粒。受到這種蝸牛如何在「水和空氣」界面收集食物顆粒的啟發,康乃爾大學農業與生命科學學院(CALS)生物與環境工程系團隊設計出可能在海洋或水體表面收集微塑膠的裝置。研究人員以3D列印機製造了一種類似地毯的柔性材料,能夠起伏,片狀材料下側的螺旋結構像開瓶器一樣旋轉,使地毯起伏並在水面上產生行進波。

分析流體的運動是這項研究的關鍵。團隊指出,福壽螺的流體泵浦系統是向空氣開放的,類似的封閉系統(泵浦被封閉並使用管道吸入水和顆粒)需要高能量輸入才能運作。像福壽螺一樣的開放系統效率要高得多,原型機雖然很小,但僅需要 5 伏特的電力,同時仍能有效地吸水。團隊正嘗試放大機器規模。

目前,塑膠收集裝置主要依靠拖網或傳送帶來收集和清除水中較大的塑膠碎片,但較缺乏回收微塑膠所需的精細尺寸。微塑膠(Microplastic),或稱塑膠微粒,是指直徑或長度少於 5 毫米的塊狀、細絲或球體的塑膠碎片。這些微小的塑膠顆粒可以被海洋動物攝入、最終進入海洋動物的組織中,再進入人類的食物鏈,造成健康疑慮。

資料來源:

  1. 康乃爾大學
  2. Tech Xplore
  3. Nature Communications
福壽螺貢獻靈感,科學家開發機器人收集海洋微塑膠!

福壽螺貢獻靈感,科學家開發機器人收集海洋微塑膠!  圖片來源: 1. Jason Koski/Cornell University   2. Wikimedia Commons: KENPEI’s photo

網站維運單位

網站支持單位

© 2021-2023 仿生科技產業化資料庫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