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藍色金融工具發展現況與案例介紹

海洋占地球表面面積的71%、地球水體的97%,吸收了約 93% 的溫室氣體排放熱量以及約 25-30%人為二氧化碳的排放,同時透過海洋植物和藻類的光合作用產生地球上約一半的氧氣。海洋價值約25兆美元,每年能生產價值2.5兆美元的商品與服務,為30多億人提供食物和收入。然而,基於人類對於海洋的理解不如陸地,加上海洋中有60%的面積超出國家管轄範圍,使得海洋面臨在保育、研究和永續發展資金嚴重不足。根據OECD的數據資料,2019年全球前25大政府發展援助(ODA)承諾於永續發展目標14「保育及永續利用海洋與海洋資源,以確保永續發展」(SDG 14)的資金為19億2,000萬美元。截至2019年,SDG 14的資金,僅佔所有17個永續發展目標資金的0.01%,獲得的投資最少。

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的研究,如果不採取行動(Business-as-usual, BAU)確保永續的海洋經濟,未來 15 年,全球 66% 的上市公司可能面臨高達8.5兆美元的風險價值。在全球淨零目標中,海洋碳匯的貢獻受到關注,產業中包含航運、旅遊、水產與再生能源等主要領域也仰賴健康的海洋,促使金融機構尋求更多方法來降低因海洋生態不健康造成的風險,進一步結合企業、非營利組織、科研單位與政府機構發展藍色金融產品和專案。本文將針對藍色(海洋)金融的資本類型和來源、國際金融公司(International Finance Corporation,IFC) 於2022年1月出版的藍色金融指引,並介紹藍色金融的相關案例,提供四面環海的台灣發展永續藍色金融的參考。

本文為國科會補助「110 年度建立以社會需求為核心的技術藍圖之跨領域研究 ~ 建構我國仿生科技創新推動平台 – 以循環海洋廢棄物加值運用為例」(計畫編號:MOST 110-2627-M-301-001)之衍生成果。

作者:
江佳純 台灣仿生科技發展協會 秘書長
孫智麗 台灣仿生科技發展協會 永續發展召集人

閱讀全文請至: 台經社(Bioeconomy) 永續發展政策研究中心 https://www.bioeconomy.tw/esg/ 

網站維運單位

網站支持單位

© 2021-2023 仿生科技產業化資料庫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