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血小板導航能力啟發的標靶藥物傳輸平台
在自然界中,血小板是一種具備「自我導航」能力的細胞碎片,當身體出現傷口或發炎時,牠們總是第一時間抵達現場,參與止血與免疫反應。科學家受到這種天然機制的啟發,開發出一種模仿血小板行為的仿生奈米藥物平台,為治療如克隆氏症、潰瘍性結腸炎等慢性腸道發炎疾病開啟新契機。
這種新型平台名為 PM‑Lipo(Platelet Membrane-coated Liposome),是一種外層包覆血小板膜的藥物微膠囊。這層仿生外衣不僅讓藥物在體內更具隱蔽性,不易被免疫系統排除,還能利用血小板表面特有的辨識蛋白,自動「鎖定」腸道發炎區域與免疫細胞,實現雙重導向。換言之,藥物就像一位具備導航系統的外送員,能精準送達需要治療的位置。
這項技術的關鍵,在於將自然界細胞的智慧導入醫療應用。血小板膜上的分子結構如 P-selectin,能與受損組織或活化的免疫細胞結合,使藥物更容易集中於發炎部位。相較傳統治療方式,PM‑Lipo 能減少藥物對全身的影響,提升治療效率,同時降低副作用。
動物實驗中,這種仿生平台在腸道發炎模型中展現良好效果,能顯著減輕發炎反應與組織損傷。更重要的是,這項策略也展現出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與潛在安全性。
然而,要將此類載體推廣至臨床仍面臨不少挑戰。首先是大規模製造的技術複雜性與品質控制;其次為安全性評估,包括是否會引發免疫反應、是否會促成不良的細胞溝通、互動和協同作用等過程。尤其仿生膜若重複使用可能攜帶抗原訊息,需妥善設計以避免副作用。
目前,仿生奈米載體已成為奈米醫療領域的熱門趨勢,研究者也正在嘗試使用其他細胞來源的膜,如巨噬細胞、益生菌或外泌體,以擴展應用至癌症、感染控制、免疫治療等更多領域。
儘管距離臨床應用仍有一段距離,但這項研究凸顯了仿生科技在精準醫療中的潛力。
資料來源: Tailored platelet biomimetic delivery platform for targeted therapy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25

受血小板導航能力啟發的標靶藥物傳輸平台